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三星级评估标准诠释
发布:2020-07-03 08:41:31
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三星级评估标准诠释
一、学校总体概况
(一)领导班子(I一1)一、学校总体概况
【二级指标】
1.办学思想端正,依法治校,办学行为规范。2.学校发展目标明确,思路清晰。3.校级领导成员团结协作、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群众拥护,所学专业与学校办学要求相适应;1/2以上有高级职称。
【标准解读】
学校领导班子的办学思想、人格魅力、能力水平决定了一所学校的办学方向和教育教学质量。领导班子要具有正确的职业教育理念,能够贯彻落实国家及省职教会议精神,坚持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宗旨,以职教富民为己任,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坚持党和政府的职业教育方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依法治校,按章管理。要建立健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按照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的要求进行各项常规管理工作。
学校领导班子必须熟悉职业教育规律,能够围绕地方及周边地区的产业结构设置专业,为企业培养培训技能型人才。依据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规划,研究确定学校发展目标,制定学校工作计划,并认真执行,及时总结经验。
学校领导班子在学校的发展建设过程中,要有一定的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领导班子成员全部具有国民教育系列本科及以上学历,年龄和知识结构合理,所学专业与学校办学要求相适应。校级领导成员团结协作、求真务实、精通业务、踏实肯干、业务精湛,有一定的研究成果、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管理能力,1/2及以上领导班子成员具有高级职称。师生对领导班子成员的评议优良率在85%以上。
【关键信息】
1. 学校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及管理过程资料
2. 学校发展规划及执行过程资料,近三年工作计划和总结
3. 领导班子成员基本信息及其教科研成果
(二)校园(I一2)
【二级指标】
1.校园布局科学,环境整洁。2.校园占地面积不少于80亩,建筑总面积不少于3万平方米。3.校园各项安全措施落实。
【标准解读】
功能齐全的建筑设施是保障教育教学的基础性条件,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可以陶冶师生的性情,安全有序的校园氛围是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根本性保障。
校园布局科学,有整体规划,建筑风格协调统一,符合园林科学规律和育人要求;遵循经济、实用、美观的原则,绿化与环境、建筑有机结合;教学区、实训区、活动区、生活区四区分置。注重校园的绿化、净化、美化、亮化,校内绿化覆盖率达到30%以上。育人氛围浓郁,注重体现职教特色,充分利用优美的校园环境熏陶感染师生,发挥环境育人的功效。利用校内宣传标语、文化长廊等各种平面、立体的宣传手段教育感染师生;实习实训场所要有专业文化,强化学生专业素质培养,为学生的就业创业提供更好的服务。
学校必须有与发展规模和专业设置相适应配套的校园和校舍。校园占地面积不得少于80亩,校舍建筑面积不少于3万平方米,教工公寓的占地面积与建筑面积不列入计算。
学校要加强校园各项安全工作,建有完备的安全管理长效机制,成立校园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安全管理网络和各类应急预案,责任措施落实到位。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建立校舍、饮食、交通、实习实训、集会等安全制度;加强实习实训场所设备、器具及危险品存放的管理,确保无安全隐患和事故。校舍安全管理机构、制度健全,人员配备、业务管理等符合要求,校舍档案管理规范。重视饮食安全,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建立责任追究制度,严把食品卫生关,检查记录认真详实;重视学生外出活动、勤工俭学劳动和节假日的安全教育,住宿生安全管理制度健全,夜间值勤和各类安全防范措施落实到位。重视校园治安管理,人防与技防相结合,加强警校共建,周边环境好,无乱摆摊点及网吧、电子游戏厅、录像厅等。
【关键信息】
1.校园建筑布局平面图
2.校园布局科学,环境整洁(实地察看)
3.校园安全管理网络,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过程资料
(三)校企合作(I--3)
【二级指标】
1.积极探索实践多种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校企合作办学管理机构落实,管理人员落实,管理制度落实。2.学校各专业均有若干个长期、稳定、实质性的行业企业合作伙伴,在学生实习、教师实践、员工培训、共建实训实习基地和技术合作方面发挥较好作用。
【标准解读】
中等职业学校要完成好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任务,必须走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改革发展之路,这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要求,也是我国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
《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十一五"期间,全省职业教育发展目标之一就是要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正是构建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有效途径,是落实“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落脚点,是中等职业学校课程与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依据,是学校专业建设的工作重点。
产教结合项目是指学校或专业部(办)组织的与专业教学相关的技术服务、生产和科研协作等。校企合作的内容主要有教师参与企业技术研发、组织企业员工培训,学生在企业接受订单培养、岗位实践,企业参与学校人才需求调研、专业开发和培养目标设计、培养方案设计、专业课与实践课教学。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主要有委托式培养、订单式培养、工学结合等。科技创新成果包括小发明、小创造、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
中等职业学校开展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应从以下四个方面人手。首先是校级领导和各专业负责人对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有清晰明确的认识;其次是学校和各专业都要与企业、行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有组织、有协议、有工作目标和计划;第三是校企双方有广泛的合作,学校要主动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员工培训和优秀的毕业生,引导企业帮助学校做好人才需求调研、专业开发与培养目标设计、培养方案设计、专业课与实践课教学、职业能力考核、就业服务与指导等;最后是学校与企业形成“相互需要、互惠互利、相互参与、相互依存"的关私做到管理机构落实,管理人员落实,管理制度落实。
【关键信息】
1.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有关文件、计划和总结
2.近三年学校与企业签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协议
3.近二年产教结合成果、校企合作成果
(四)办学特色与社会声誉(I--4) 。
【二级指标】
1.具有本校特点和风格的校训、校风。2.主干专业具有自身的特色。3.学校在相关行业和职业界具有较好声誉。
【标准解读】
校训,涵盖了品格修养、教育思想、科学精神和时代精神,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宗旨和办学特色,能够起到塑造和提升学校品牌魅力形象,凝聚人心,激励师生员工奋进的作用。校风是教风、学风、工作作风的集中体现,是广大师生共同的价值取向,优良的校风是师生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重要保障。校训校风要体现本校特点和风格,就必须在办学中积累形成,区别于其他学校。它应该是学校师生的集体智慧和实践成果的结晶,是全校的共同财富,是学校个性化的体现。
主干专业创特色,是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市场竞争的产物。没有特色就没有优势,没有优势就没有水平。专业特色应具有以下特征,一是一致性,即与培养目标相一致,对目标起支撑作用,而不是游离于目标之外;二是独特性,即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三是历史性,即有渐进的建设与形成过程,而不是靠临时提炼;四是广益性,即特色的存在使大多数学生受益而不是局限于少数人受益.五是公开性,即至少为校内师生员工所知晓。专业特色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专业设置理念上的特色,如在质量观、发展观方面形成的特色;二是教育教学上的特色,如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特色;三是专业管理上的特色,如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等方面的特色;四是培养方式
上的特色,如校企合作培养、产教结合等。
社会声誉主要体现在生源数量和质量,用人单位满意度,上级表彰,家长和学生对学校的满意度,校长、教师、社会知名人士对学校的满意度,媒体报道等方面。学校在行业和职教界具有较高的声誉,可以有效促进学校的招生、就业工作,从而促进学校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信息】
1.反映学校办学特色的材料
2.近三年的招生情况
3.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调查表
4.各类表彰和经验推广资料
二、师资队伍
(一)专任教师(Ⅱ一1)
【二级指标】
1.教职工与学生比1:11,师生比l:18—22。2.专任教师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者达90%以上。3.专业教师占专任教师60%以上,满足技能性、实践性教学要求;“双师型"教师达到专任专业教师的60%以上。4.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具有良好的师德,素质较高。5.专任教师中具有中级以上职称者占50%以上。
【标准解读】
专任教师是职业学校教学工作的主要力量,其结构、素质、能力直接影响到职业学校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本项标准从五个方面评价专任教师队伍。这就要求学校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不仅数量充足、学历达标,还要结构合理、素质全面。
1.教职工指学校在册在职的专任教师、行政管理人员、教辅人员、工勤人员的总称,不含不在册人员。计算师生比的教师包括从事中职和五年制高职教学工作的专任教师、兼职教师、本校返聘教师,不包括行政管理人员、教辅人员、工勤人员,也不包括在学校中不从事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师。
2.专任教师是指属于本校教师编制的在职专门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专任专业教师是指其中专业对口、专职从事专业理论课教学和实习教学工作的教师。教师担任学校行政管理工作或学校专业部(办)管理工作,但教学工作量超过教学满工作量1/3的也可计入专任教师。
3.教师学历以国家承认的学历证书为准。在职人员通过国家统一入学考试的在读本科生或具双专科证书(至少有一个与本专业相关)的人员,可视为本科学历计入。研究生在读或未取得学位者不计。
4.“双师型”教师指具有中级以上教师职称,同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①具有非教师系列本专业或相关专业中级技术职称;②获得本专业国家职业资格三级以上证书;③主持本专业实践项目的研究开发工作并有可供推广的研究成果;④具备相关专业的执业资格,并具有一年以上在企业第一线实践经历。有资格未聘的不计算在内,具有非教师序列高级职称的可计算在内。
5.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师德良好、素质较高,是指学生、社会对教师的师德和业务水平反映良好,且教师没有违纪违法现象发生。
6.学生数为当年在校在册的中职和五年制高职学生的总和,包括所有校区的学生,不包括各类成人教育学生,也不包括校外班和联办班学生。
【关键信息】
1.本年度人事报表、学年初报表。
2.人事管理软件、专任教师花名册(含学历、教师职称、非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称、国家职业资格等情况)、“双师型’’教师花名册、兼职教师、返聘教师名册
3.“双师型”教师开展项目开发的相关资料及证明(成果、鉴定书、专利证书等),在企业第一线实践经历的资料(El作经历证明等)
4.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获得县级及以上表彰情况(表彰文件、名单、证书等)
5.各类全日制职业教育分专业学生人数统计表
(二)兼职教师(Ⅱ--2)
【二级指标】
1.聘任社会专业技术人员或高技能人才任兼职教师,占专任专业教师的20—30%。2.兼职教师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国家职业资格三级以上证书。
【标准解读】
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直接对接就业岗位需要,必须有一定数量具备一定教学能力的社会专业技术人员或高技能人才担任学校的兼职教师。因此,本项标准从比例和水平两个方面评价兼职教师,这就要求学校从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特点出发,重视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形成比例恰当、优势互补、互相配合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1.兼职教师是指从相关行业、企业、科研院所聘请的担任学校专业理论课教学、实习指导、职业道德与就业创业指导教学的教师。
2.兼职教师必须有聘任手续,在校有效教学工作量大于40学时/年。
【关键信息】,
1.兼职教师名册(含学历、专业技术职称、国家职业资格、技能等级证书等信息)及聘任资料
2.近二年兼职教师参与教学的相关资料(含任课表等)
(三)培养培训(Ⅱ—3)
【二级指标】
1.具有专门的教师队伍建设及其培养培训规划,每年用于教师培养培训的经费占学校教师工资总额6%以上。2.每年有20%以上专任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参加省级以上培训的达5%以上。3.所有专业课教师每两年到企、事业单位专业实践达2个月以上。
【标准解读】
按照适应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和参加多种形式的教师培训,是职业学校提高教师能力和水平的重要途径;同时,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实践锻炼是培养教师职业实践能力,适应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的必由之路。这就要求职业学校必须从学校发展的根本出发,制定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投入一定比例的经费,在教师素质和能力的持续提高上下工夫。
1.专任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是指参加国家培训、省市县培训和校本培训等,包括参加由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及其教师培训机构、职教教研部门、中心教研组、省职教集团和本校组织的专业技术、教学业务、课程改革等方面的专题培训(含出国出境培训)。
2.教师参加省级以上培训是指专任教师参加教育部、省教育厅及其教师培训机构、职教教研部门、中心教研组、省职教集团组织的专业技术、教学业务、课程改革等方面的培训(含出国出境培训)。
3.每年用于教师培养培训的经费占学校教师工资总额6%以上,教师工资总额的统计口径为财政支出部分的经费。
4.专业课教师每两年到企、事业单位专业实践达两个月以上是指专任专业课教师在评估当年前两年内连续或者分阶段到企、事业单位专业实践,合计达2个月以上。
【关键信息】
1.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及培养培训规划
2.近二年教师培训经费支出账目和教师工资账目
3.近二年教师参加各类培训的资料(名单、记录、考核、证书等)
4.近二年教师到企、事业单位顶岗实践制度,顶岗实践教师名单及企、事业单位反馈、考核情况记载等材料,或教师到企、事业单位专业实践记录卡
(四)教科研(Ⅱ--4)
【二级指标】
1.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具有经常性教科研制度,教师全员参与教科研活动。2.近三年20%以上教师的职业教育教科研论文在市级以上会议交流并获奖,或在刊物上发表。
【标准解读】
教科研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方面,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平台,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1.教师全员参与教科研活动是指所有专任教师参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其职教教研部门、中心教研组以及本校组织开展的教学研究、课程建设、课题研究、专题研讨或论坛活动。
2.全员参与指教师每学期至少参与三次及以上教科研活动。
3.“近三年20%以上”是指在评估当年的前三年内所有专任教师总数的20%。
4.教科研论文不含总结、报道、经验介绍,市级以上会议是指省辖市以上会议,包括教育部、省教育厅、省辖市教育局及其职教教研部门、中心教研组、省职教集团举办的教科研会议。书面交流并获奖应不低于三等奖,不包括鼓励奖、优胜奖、参与奖。
5.“在刊物上发表”是指在有ISSN或CN刊号的公开出版物上发表论文。提供的论文应为独立或以第一作者身份完成的本专业的教研、科研论文。不包括在刊物的“增刊、特刊、专刊、专辑”上发表的论文以及论文集上收集的论文。参与撰写的专著或教材和在省级以上专业报纸上发表的论文可比照统计。
6.教师统计基数为专任教师总数。
【关键信息】
1.学校教科研工作制度
2.近二年教师交流、发表论文一览表(含交流会议、发表刊物、获奖情况)并附交流、发表论文
3.近二年教师参加教科研活动的资料(活动记录、活动签到原始记录等)
三、专业与课程
(一)专业设置与开发(Ⅲ一1)
【二级指标】
紧密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设置和调整专业;专业开发充分反映行业、企业发展要求和职业岗位变化趋势。
【标准解读】
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学校应根据本地经济结构和相关行业劳动力市场的需要,结合学校实际设置专业。
1.“紧密围绕经济社会需求”是指学校的专业设置和专业调整应该围绕当地的市、区(县)的行业特色和支柱产业,能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合格的人才和劳动者。
2.“行业、企业发展要求和职业岗位变化趋势”是指学校当地市、区(县)计划经济委员会发布的当地经济发展的中期、远期规划中所确定的行业定位、产业定位,并由此形成的近期和中远期岗位需求及岗位变化趋势。
【关键信息】
1.当地行业和经济、社会“十五”和“十一五”发展规划;学校近三年全校专业设置一览表(含专业名称、设置时间、分年级的学生数)
2.学校教育事业“十五’’和“十一五”发展规划,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的长期、中期和近期规划
3.近三年人才需求与毕业生跟踪调查报告、就业协议和就业统计表等原始资料。近两年毕业学生在当地就业情况统计表(专家组通过电话抽样调查得出当地就业率)
4.新兴专业调研报告、培养目标、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相关教学文件以及该专业办学的相关资料(实地考察与材料相结合)
(二)专业建设(Ⅲ一2)
【二级指标】
1.建立由行业、企业、职业界人士参加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在专业建设全过程中充分发挥作用。2.专业建设有规划、有目标、有方案、有措施、有特色,明确专业建设标准、人才培养方案和技能要求,专业建设条件保障落实。3.主干专业及其相关专业群不少于专业总数的1/3,有1/2以上主干专业形成相关专业群,逐步延伸形成专业链。4.市级以上示范专业在3个以上,其中至少2个新一轮省级示范专业。5.营造较好的专业文化环境。
【标准解读】
专业建设是中等职业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抓手。学校应有由行业、企业、职业界人士参加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通过调研,指导委员会每学期定期召开例会和根据工作需要不定期召开专门会议研究有关议题,根据学校的发展规划和社会需求研究专业建设及专业发展方向问题;审议和批准已有专业及新增专业(专业专门化方向)的各项规划。
学校要重视专业硬件,要具备专业人才培养所必需的开办经费和教室、实验室、仪器设备、图书馆及图书资料、实习(训)场所等基本办学条件和完善的教学管理条件。要有稳定的专业师资队伍,每个省级示范专业均要求有2名以上的具有高级职务的专业骨干教师,以及实践性教学环节指导教师。外聘兼职教师应保持相对稳定。
要加强体现技术文化特性的校园建设,在校园视觉文化建设中实现“技术要件”与“文化要件"并举。加强专业环境氛围的营造,加强技术历史文化的寻获。专业文化环境建设不仅要体现现代企业的企业场景,做到“七合一’;更要建设能培养学生专业文化、职业道德、职业情感等“软技能”的隐性专业文化。
1.“专业群”就是由一个或多个办学实力强、就业率高的重点专业作为核心专业,若干个工程对象相同、技术领域相近或专业学科基础相近的相关专业组成的一个集合。“专业链”就是指链条式专业群建设。是由一个或多个办学实力强、就业率高的重点专业作为核心专业向上下游专业延伸,是与产业链相联系的相关专业组成的一个集合。
2.“新一轮省级示范专业”是指省教育厅在“十一五”期间新认定的省级示范专业。
3.“专业文化环境”是指贴近行业文化、具有丰富的显性和隐性行业内涵的硬环境和软环境。
【关键信息】
1.学校有由行业、企业、职业界人士参加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及活动记录
2.专家组实地查看专业办学条件(开办经费和教室、实验室、仪器设备、图书馆及图书资料、实习(训)场所等基本办学条件及稳定的师资队伍)
3.专家实地查看专业文化建设“七合一”情况。召开学生座谈会,通过座谈会了解学校在学生专业知识技能下体现出的专业特色的文化、道德等较为隐性的专业文化建设
4.市级示范专业、新一轮省级示范专业认定文件
(三)课程及改革(Ⅲ--3)
【二级指标】
1.德育课程建设符合国家和省要求;文化课程体现基础性、应用性和发展性。2.形成和不断完善以能力为本位的、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3.课程内容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开发具有本校特色的选修课程。4.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实践性课程教学时数占50%以上。5.实验一实训一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统筹安排、协调衔接,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操作水平。6.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及相应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教学改革取得较好成效;至少有1个省级课改实验点,形成并实施3门以上体现专业特色的项目课程。
【标准解读】
1.“德育课程建设符合国家和省要求”是指德育课教学内容和课时要严格执行国家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规定。德育要突出针对性、时效性,要坚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
2.“文化课程体现基础性、应用性和发展性”是指学校要大力进行文化课的课程改革。文化课程建设要结合专业技能教育的特点(应用性),在坚持“必须和够用”的原则(基础性)的同时,关注和重视文化课程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作用(发展性)。
3.学校要积极响应江苏省课程改革行动方案,制定学校课程改革方案和课程发展规划。学校课程改革要切合学校实,际,要有比较完善的课程开发和课程更新的制度与机制;有丰富的课程资源和校本课程,学生选择空间大,形成和不断完善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
4.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主要强调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内容和课程体系、培养动手能力的同时,注重与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培养目标的结合,积极推进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广泛应用多元化、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反映当前社会技术先进水平和职业岗位资格要求。要推行“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课程改革在学校实施有阶段性成果,开发有5门以上体现专业特色的项目课程;有一个以上专业被授予“省级课改实验点”。
【关键信息】
1.各专业教学计划、课程大纲
2.学校自主开发的文化基础课、专业课校本教材和德育辅助读本
3.学校课程改革方案,近年来学校课程改革的阶段性改革成果
4.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一览表(注明批准时间和试点实施起始时间)及批文复印件、试点专业的教改试点方案与实施计划和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工作阶段总结
5.专家组随堂听项目化课程教学课,检验课程改革在学校的实施效果。
(四)技能竞赛(III—4)
【二级指标】
1.各专业大类形成并实施经常性、规范性和广泛参与性的师生技能竞赛制度及其管理办法。2.参加各级技能竞赛。3.学生普遍参加职业技能鉴定。
【标准解读】
技能竞赛是学校提高学生技能教育水平和教师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手段,学校要建立各专业大类技能竞赛的实施办法和奖励措施。全面提升师生参与技能教育、教学的积极性。
1.“参加各级技能竞赛”主要是指学校要有学生能代表大市参加江苏省教育厅组织的技能大赛或更高级别的竞赛。教师参赛并获奖列入“专任教师(11—1)”中考核。
2.“学生普遍参加职业技能鉴定”是指90%以上的学生要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并获得相关中级(4级)以上技能证书。
【关键信息】
1.学校各专业大类师生技能竞赛制度及其管理办法,学校鼓励开展师生技能竞赛活动的文件与激励措施
2.学生代表大市参加省级技能大赛(或获奖)的相关材料
3.近两年来学校骨干专业学生参加技能鉴定情况
四、实习实训基地
(一)校内实训基地建设(IV一1)
【二级指标】
1.各专业大类均建有体现专业特点的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场地、设施较先进,满足教学计划规定的学生实训要求,实训开出率不低于95 %。2.实训基地具备学生实训、员工培训、职业技能竞赛、职业技能鉴定等基本功能。3.有1个省级以上实训基地。
【标准解读】
为了创新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省教育厅江苏省财政厅关于加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意见》要求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职业能力训练为核心,在校内建设高水平的实训基地,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特色。
学校要对所在地区的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对学校的实训基地建设有统筹规划,规划思路明确,适应当地经济建设发展。
学校长线专业和骨干专业必须建有校内实训基地,2/3以上的专业要建有相对应的体现专业特色的实训基地。
注重设施设备的投入,专业设备总值:第一、三产业不少于lOO万,第二产业不少于250万,近二年经费投入增长幅度较高,能满足教学需要。实训基地设备选型与配套,应做到先进性、真实(仿真)性、实用性、经济性相结合,设备配置标准要符合教育部办公厅颁发的《实训基地设备配置标准》的规定,实验实训工位足,按照教学计划要求,各专业的实验、实训开出率为95 %以上,自开率为85%以上。
实训基地建设方式实行单独建设与联合建设相结合,鼓励与企业合作建设,吸引企业资金、设备投入,校内有1个或1个以上与企业共建的实训基地或实验室。
要建立与企业的联合科研与培训平台,把实训基地建成具备学生实训、员工培训、职业技能竞赛、职业技能鉴定等基本功能,有与实训基地设备相匹配的员工培训自编教材或讲义,有与全国、省、市技能竞赛相匹配的设施设备,建有能满足两个或以上工种技能鉴定的考核站。
【关键信息】
1.账册、发票、协议、批文原件
2.骨干专业、长线专业、设施设备的先进性
3.专业设施设备数量须同该专业在校生人数结合考评
4.实地查看现场设备情况和布局
(二)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Ⅳ一2)
【二级指标】
1.所有专业均有对口、稳定、符合学生实习需要的校外实习基地。2.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实习率达70%以上。
【标准解读】
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关于加快实施职业教育“一基地三工程”工作的意见》省教育厅,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习,打破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
1.学校各专业都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能满足学生校外实习的需要,协议满3年。
2.学校校外实习有专门的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企业顶岗实习有专门的带队教师,并有校外实习手册和实习情况记载。
3.各专业有详细的校外实习计划,能与企业密切配合做到定岗位、定师傅、定期考核、定期轮岗,有检查考核和实习鉴定。
4.各专业要保证学生校外实习时间,加强校外实习管理,但学生的校外时间原则上不得超过一学年,各专业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实习率达到70%以上
5.校外实习期间,学校要与企业配合做好学生实习中的劳动保护、安全等工作,校外实习无事故发生。
6.学生校外实习要有合理的劳动报酬,不得安排学生到娱乐场所、有伤害身体等危险场所实习,不得安排学生加班,要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
【关键信息】
1.近三年实训基地的协议(协议须为原件)
2.近3年校外实习大纲、计划、安排、总结、鉴定及考核等资料
3.校外实习生和企业单位代表座谈或问卷
(三)经费投入(Ⅳ--3)
【二级指标】
学校经费不被违规抽调挪用,对省级以上财政支持项目的配套及时、足额到位。
【标准解读】
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江苏省省级职业教育实训地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国家为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加强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加快培养经济和社会所需紧缺技能型人才,拨付了专项资金。学校要加强管理,保证项目顺利实施,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要争取当地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安排资金来推动职业教育快速健康发展。学校要积极主动地依靠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充分发挥行业和社会力量的作用,广泛筹集资金,用于学校的发展建设。学校实训基地建设设立专门账簿,分项目进行单独核算,做到专款专用,学校经费不被违规抽调挪用。省级及以上财政支持专项经费应及时到帐、足额到位,并使用完毕。地方财政配套资金能及时到帐,学校自筹和社会支持资金到位,并且全部使用完毕。设施设备能按照政府规定采购,设备购买价格合理,财务资料真实、完整,财务管理制度健全、规范,执行情况良好。
【关键信息】
1.近两年资金往来账目
2.具体管理制度
(四)实训实习基地管理运行(Ⅳ--4)
【二级指标】
实训基地管理维护人员配备到位,管理制度健全。2.实训基地布局安排合理,流程设计科学,设施配备齐全,性能先进适用且环保安全,实训工位充足,环境整洁有序。
【标准解读】
根据《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关于加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意见》和《省教育厅关于加快实施职业教育“一基地三工程”工作的意见》的文件精神,学校要创新实训基地管理机制,建立、健全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实训基地功能,提高实训基地的综合效益。
学校实训基地要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管理维护人员配备到位。要建立实训基地内部管理制度,包括技术管理、设备管理、人员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原材料管理、5S现场管理、安全生产管理等管理制度,建有管理台帐,确保实训安全无事故。实训基地设备排列整齐,布局合理流畅,流程设计科学,安全环保,有适应课程改革的实训场景和配套设施,设备利用率高,有详细的设备使用记录。各专业要有详实的实验、实习教学计划,定期检查、考核,做到定教师、定时间、定课题、定工位、定器材,实训时间有保证,设备完好率在95 %以上。实训基地要与现代企业生产场景接近,重视专业文化环境建设,有专业技术发展历史、行业企业精神、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产品介绍、设备功能介绍等专业环境布置。要依托实训基地加快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重点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训车间和授课场所融合,专业教师理论和实践互通,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
【关键信息】
1.专家组结合查看实训基地现场,查阅台账资料、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实习大纲、专业实训项目表、教师授课计划、实习设备使用的原始记录
2.专业教师的培养方案、专业教师和兼职教师情况登记汇总表等
五、设施条件
(一)图书音像资料(V--1)
【二级指标】
1.建有图书馆,纸质图书生均30册,电子图书生均10册;专业图书不低于50%,
图书资料借阅实行计算机管理。2.有与课程相配套的多媒体音像资料。3.阅览室座位不少于学生数的]/12,建有50座位以上的电子阅览室。
【标准解读】
图书馆除藏书以外还应有报刊杂志,数量达100种。图书馆藏书应充分满足需要,借阅率高,为学校提供文献信息多。管理规范,有电子阅览室'现代化管理程度高。
纸质图书主要是印刷图书,指满足借阅条件(登录、编目、上架、能检索)的图书及满足借阅条件的报刊合订本。学生用教材除样本外不计在内。内容更新很快的专业正式印刷的专业小册子按1:1计算在内。电子图书及读物按所含册数、部数统计。图书馆应设有可阅读电子读物的电子阅览室及设备。.图书馆纸质图书生均30册.电子图书生均10册;专业图书不低于50%。图书馆要有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图书流通率较高,图书有计划地逐年增加。骨干专业的专业教材有配套的多媒体音像资料。阅览室座位不少于学生数的1/1 2,学校应建有50座以上的电子阅览室。
【关键信息】
1.图书馆分科类藏书与购书凭证
2.图书管理系统、借阅记录,流通量及其状况分析
(二)仪器设备(V--2)
【二级指标】
1.生均仪器设备值:一产类专业2500元,二产类专业4000元,三产类专业3000元。2.设备完好率达90%以上。
【标准解读】
仪器设备指实验、实习设施设备,实验和实习共用的按一并汁算,实习场地的建设和设施设备的标准按第四章实训实习基地的标准评估,实验室的建设要符合安全、卫生、照明等要求;实验室排布合理面积定额基本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实验室仪器设备符合国家有关配备方案。设备完好是指能正常开展实验实习教学和使用。
按照标准,生均仪器设备值必须达到:一产类专业生均2500元.二产类专业生均4000元,三产类专业生均3000元。要有满足专业需要且符合安全、卫生、照明要求的专业实验室(专用模拟室)。实验室仪器设备符合国家有关配备方案。设备完好率90%以上。
【关键信息】
1.按照教育部颁发的专业教学指导方案查看仪器配备
2.学校仪器设备清单和登记账册;设备完好以查看现场为主
(三)信息化建设(V--3)
【二级指标】
1.建有覆盖学校主要教育场所的lOO M主干校园网,供学生使用的计算机数量不少于1台/8人.供教师使用的计算机数量不少于2台/3人。2.建有学校网站。3.30%以上教室具有多媒体教学功能。4.70%以上教师能运用、制作和开发多媒体课件。
【标准解读】
教育信息化是职业高中教育基本建设的重点,学校要按照国家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校校通”工程第二层次建设要求和学校信息化需求制定建设规划,系统建设基础设施,全面加强制度管理,充分发挥教育效益。
供学生使用计算机:包括计算机房、多媒体教室、阅览室内的计算机。供教师用机包括专业科、教育研究室、教研组内的计算机及行政管理部门用的计算机。本校若有计算机类专业,按计算机班级每班增加5台提高标准。
学校主干校园网是指宽带接入INTERNET网、有域名和主页、运转正常、页面内容比较丰富的网络。
多媒体教学功能是指设有视频展台、多媒体投影仪、多媒体计算机及音响设备,具有双重功能的多媒体语音室也可计算在内。
学校要按照标准,建有100M主干校园网,宽带接入INTERNET网,有域名和主页,运转正常。供学生使用的计算机数量不少于1台/8人,供教师使用的计算机数量不少于2台/3人。30%以上教室具有多媒体教学功能。70%以上教师能运用、制作和开发多媒体课件。
【关键信息】
1.考察学校网管中心、计算机房、多媒体教室、校园网
2.固定资产报表
3.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四)体卫艺食宿设施(V--4)
【二级指标】
1.有田径运动场,4个以上标准篮球场、1 个排球场;有符合教学要求的体育设施,体育器材充足。2.教学、实训、生活、活动场所卫生设施齐全、方便。3.艺术教育设施能满足教学与活动需要。4.食堂整洁卫生,设施良好,饭厅座位不少于就餐学生数的50%。5.生均宿舍建筑面积不少于4.5平方米。
【标准解读】
学校体育、艺术、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门,青少年的健康是国家的财富,更是每一个人健康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根基。有了健康的体魄,就能为祖国和人民做出更大贡献,拥有更加幸福的生活。学校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大力推动学校体育、卫生与健康教育基本条件的改善,为进一步提高体育课程的开课率,为开展中小学课外文体活动工程、促进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的落实创造条件,在全校掀起全员参与的群众性体育锻炼热潮,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学校田径运动场应符合国家有关运动场地的标准和省级评估要求,城区学校应有300米4道以上跑道,农村学校应有400米4道以上跑道。30个班级规模的学校应有篮球场4片(不得占用田径场内的足球场地),排球场2片及一定数量的其他运动场地。规模较大的学校应相应增加运动场地,根据办学规模留足学生活动场地,生均活动场地面积应达8平方米以上。体育器材配备不低于省一类标准,体育传统学校应增加传统项目的场地、器材配备。
学校应高度重视学校卫生工作,每600名学生配备一名医务人员(可以专职,也可以按年度聘用驻地卫生医疗机构的正式医护人员)。卫生室不小于40方米,设有诊治室和观察室,寄宿制学校宿舍区也应当设立夜间医务值班室。卫生室医疗器械设备配置达到国家教育部门《中小学卫生室器械与设备配备目录》I档要求,药品采购渠道正规,有安全保障,无伪劣器材、过期药品。学校卫生室应配合学校开展好卫生教育、防疫、视力保护等专项工作。
学校要根据在校住宿学生常量规划建设学生宿舍和食堂餐厅,配置必需的后勤服务设施,加强安全、卫生、文化、秩序管理,做到环境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
【关键信息】
1.实地查看学校运动场、宿舍、教室、宿舍及活动场所的通风、采光、保暖、安全、防火情况。
2.查看体育器材账册、运动会秩序册、各种体育活动记录
3.学校卫生保健人员名单、设备明细表、食堂卫生制度及检查记录等资料
六、学校管理
(一)学生管理(Ⅵ一1)
【二级指标】
贯彻落实《江苏省职业学校学生管理规范》,管理制度健全,实施情况好。
【标准解读】
《江苏省职业学校学生管理规范(试行)》的制定是为了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进一步改进职业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管理工作要依据《江苏省职业学校学生管理规范(试行)》、《教育法》、《职业教育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遵循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按照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发展观,依据管理与教育并重、管理与服务并重、管理与发展学生个性并重的原则开展。学校学生管理要实行三级管理体制:党组织要发挥德育的核心领导作用。三级管理的职责分明、制度健全、执行到位,构建全面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的管理格局。
学生管理要全面落实《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中小学生守则》。学校校风、学风良好;学生有正确的理想信念、人生价值观。学生行为举止文明、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个人礼仪、社会礼仪、职业礼仪。近两年学校无重大学生犯罪、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
日常学生管理制度健全,对学生各项行为养成的要求有检查、有评比。能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文化、艺术、体育、技能等活动.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各项活动中个性得到张扬、身心得到发展。学生管理能基本形成“以示范引领为主、以底线约束为辅”的德育理念,在学生管理中创新开展综合素质考核与奖励的同时,规范违纪学生的处理程序。
【关键信息】
1.近两年来学校学生三级管理体制的组织与实施情况的原始材料
2.近两年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文化、艺术、体育、技能比赛、社会实践等话动的过程性材料
3.近两年学生档案、班主任档案、奖惩材料等
4.近两年来学校无重大学生犯罪、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的证明
5.学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获得的大市以上集体荣誉
6.专家组实地查看心理咨询室。进行学生座谈、教师座谈、班主任座谈。了解学生管理的执行情况,问卷调查学校学生管理的效果
(二)教学管理(Ⅵ一2)
【二级指标】
贯彻落实《江苏省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规范(试行)》,本校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管理、教学行政管理、教学过程管理、教学研究管理、教学质量管理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健全,实施情况好。
【标准结读】
《江苏省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规范(试行)的制定是为学校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加强和改善我省职业学校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而制定的。
“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管理”是指学校有健全的专业教学指导性教学计划和实施性教学计划。教学计划的制定要经充分的调研和论证,并由上级专管教学行政部门审核批准。
“教学大纲管理”是指学校要制定实施课程教学工作、统一课程教学质量标准的主要依据——教学大纲。任课教师必须认真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教学。
“教材管理”是指学校教材征订、采购、发放、库存管理制度健全;学校应有目标、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编写必需的校本教材(讲义)。校本教材(讲义)的内容应反映经济社会发展以及职业岗位变化的要求,体现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具有职业教育特色。
“教学行政管理”是指学校应该建立结构合理(二级管理)、责权清晰、分工协作、精干高效的教学管理体制。学校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立教务处、实训处、专业办(专业部或系)、教科研室等教学管理职能部门和研究机构。教研组健全、运作状况良好。
“教学过程管理”是指学校应加强教学常规的管理,使教师的备课、授课、作业、辅导、考核等各个环节更为科学、规范、有效。
“教师业务管理”是指应根据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设置教师工作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和具体要求,建立健全教师教学工作考评标准,对教师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进行考核。
“教学研究管理”是指学校要加强校本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实践。教学改革必须以校为本,发挥教科研室和教研组的作用。教研活动每周1~2课时,要有省级立项课题。
“教学信息管理”是指学校要重视教育教学信息的收集、管理和利用,建立信息整理、分析、研究、利用制度。各项制度落实情况好。
“教学设施管理”是指学校应有健全的教学设施(含实习场所设施、实验室设施、图书馆、体育器材等)管理制度,包括设备、材料、工具、仪器的保管制度、使用制度、赔偿制度、外借制度等。安全操作规程、实习(实验)守则以及相关管理人员职责健全。
学校教学管理工作要依据《教育法》、《职业教育法》、及《江苏省课程改革行动方案》等相关的法律法规,认真落实《江苏省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规范(试行)》,遵循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规律,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管理、教学行政管理:教学过程管理、教师业务管理、教学研究和信息管理、教学设施管理等6个方面做到有序、规范、高效。学校应该坚持以学生为本,确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学校要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发挥学科课程、环境课程、活动课程以及各类教学管理制度的育人功能,引入先进的企业文化,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培育良好的教学风气,使学校具有健康向上的精神。
【关键信息】
1.近两年来学校所有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大纲,以及教学计划修改的原始材料
2.近两年来学校教材征订清单和教材库存管理原始材料(专家通过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查询和实地查看认定)
3.查看教务管理信息化平台的使用情况
4.近两年来学校教学过程管理的原始材料(近一年的材料由专家组现场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获得)
5.学校在近两年正在研究的省级以上立项课题的基础性材料和研究成果
6.近两年学校在教学管理工作中获得的大市级以上集体荣誉和个人荣誉
7.专家组实地查看学校实习、实训、实验的实施情况,实地查看体育设施、实训设施、图书的管理状况和台帐
8.专家组进行学生座谈、教师座谈了解学校教学管理的效果;问卷调查学生对学校教师的教学和师德执行情况;问卷调查教师对学校教学管理和教师队伍建设的满意度和意见
(三)后勤管理(Ⅵ--3)
【二级指标】
贯彻落实《江苏省职业学校后勤管理规范》,本校的校园管理、资产管理、膳食管理、财务管理、基建工程管理等方面管理制度健全,实施情况好。
【标准解读】
《江苏省职业学校后勤管理规范(试行)》的制定是为了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加强和改善我省职业学校后勤管理,建立后勤管理的有效运行机制。
学校后勤管理包括校园管理、资产管理、膳食管理、财务管理、基建工程管理等方面。
校园管理是指学校校园绿化建设及管理、校园环境卫生及管理、学生宿舍区管理等、学校应加强对浴室、开水炉、理发室、洗衣房、校园超市、宿舍等生活服务场所的管理,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定期进行安全和服务质量的检查。
资产管理是指后勤部门对学校全部资产的管理,包括房地产管理、水电管理、锅炉管理、车辆管理和其他物资管理等。
膳食管理是指学校后勤部门对膳食事务的管理活动。学校要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成立由分管后勤副校长为组长的卫生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做好食品采购、验收、领用的管理,杜绝食品中毒及食品投毒事故发生。
财务管理是指学校要按照《会计法》建立健全学校的财务制度,严格执行物价部门收费规定,对学校的收入和支出进行认真地指导和监督。
基建工程管理是指学校科学编制学校基建工程总体规划,严格按照有关部门规定做好工程审批、工程招标、工程建设、工程监理、工程验收等工作,做到保证施工安全、保证工程质量、节约工程资金。工程项目完成后,应将全部基建资料进行整理,交档案室存档。
后勤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后勤工作的基本职能是为教育、教学、科研、生产和师生生活服务,为保证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并在管理和服务中发挥育人的功能。学校的后勤管理工作要依据《教育法》、《职业教育法》、《食品卫生法》、《卫生防疫法》、《会计法》以及教育部、省教育厅有关学校财务、卫生、校园、基建修缮工程等管理的要求和规定,全面落实《江苏省职业学校后勤管理规范(试行)》。
【关键信息】
1.专家组现场查看学校校园绿化、卫生;查看学校消防安全设施、食堂、锅炉房、浴室等服务场所的管理情况
2.通过电脑查阅学校固定资产管理情况
3.专家组通过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对学校后勤服务满意情况
4.近两年来学校无食品中毒、食品投毒事件的发生
5.学校荣获市级以上“园林式”单位称号
6.学校为区(县)级以上收费规范学校
(四)实习管理(Ⅵ一4)
【二级指标】
贯彻落实省、市有关学生实习管理规定,学生实习指导教师和管理人员数量足够、素质较高;实习管理制度健全;管理规范、成效显著。
【标准解读】
学生实习主要是指中等职业学校按照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和教学计划的安排,组织在校学生到企业等用人单位进行的教学实习和顶岗实习,学生实习是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的重要内容。中等职业学校三年级学生应该到生产服务一线参加顶岗实习。学生实习由学校和实习单位共同组织和管理。
学校和实习单位开展学生实习管理工作要依据教育部、财政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劳动法》、《职业教育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学校要有专门的实习管理机构,不得通过中介机构代理组织、安排和管理实习工作。要加强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要建立学生实习管理档案,定期检查实习情况,处理实习中出现的有关问题,确保学生实习工作的正常秩序。实习单位要指定专门人员负责学生实习工作,根据需要推荐安排有经验的技术或管理人员担任实习指导教师。
学校和实习单位在安排学生实习时,要共同制订实习计划,开展专业教学和职业技能训练,组织参加相应的职业资格考试。学校要建立辅导员制度,定期开展团组织活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学校要加强实习学生管理,教育实习学生严格遵守学校和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服从管理,未经学校批准,不准擅自离开实习单位,不得自行在外联系住宿。
学校和实习单位在学生实习期间。要为实习学生购买意外伤害保险等相关保险,要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不得安排学生从事第四级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