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全面修订职业教育专业目录
3月22日,教育部印发《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以下简称《目录》),对接现代产业体系,服务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对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专科、高等职业教育本科不同层次的专业设置进行了调整。
此次专业调整贯彻了国家对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契合了“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战略部署,体现了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理念,形成了定位清晰、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一体化专业目录体系,具有里程碑意义。
大刀阔斧、统一调整,这些变化很亮眼
新版《目录》统一目录体例框架,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职业分类,兼顾学科分类。同时统筹调整设置专业,并系统设计了专业代码。统一采用专业大类、专业类、专业三级分类,一体化设计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专科、高等职业教育本科不同层次专业,共设置19个专业大类、97个专业类、1349个专业,分别为中职专业358个、高职专科专业744个、高职本科专业247个。其中,中职专业调整幅度为61.1%,高职专科为56.4%,高职本科为260%。
中等职业学校可按规定备案开设《目录》外专业。高等职业学校依照相关规定要求自主设置和调整高职专业,可自主论证设置专业方向。教育部指导符合条件的职业院校按照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积极稳妥设置高职本科专业,避免“一哄而上”。
“智能”成为关键词
当前,以数字经济等为代表的新经济成为重要增长引擎,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创新,对人才的素质结构、能力结构、技能结构提出全新要求,职业教育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势在必行。
目录研制顺应了时代发展,特别是新业态、新科技发展,与普通教育最大的区别就是专业目录与产业、科技的发展紧密结合,类型特色非常鲜明。
在新版专业目录中,“技术”“智能”“现代”“应用”等字眼频频出现。以高职本科专业为例,“技术”共出现120次,占总专业数量48%。“应用”“智能”“现代”分别出现25、24、14次。
本次《目录》以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为关键,体现了专业对接新技术岗位、对接新职业岗位、对接新业态岗位、对接市场化需求、对接卡脖子难题、对接智能化生产、对接智慧化管理、对接精准化服务、对接数据化应用、对接数字化技能,有利于推动中高本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坚决落实提升职业教育适应性
新版职教专业应收尽收、灵活设置。既体现“有教无类”,让人人享受教育,鼓励行行出“状元”,又“因材施教”,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符合度和精准度。职业教育发展好了,能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成才路径,有效分流高考升学的压力,避免‘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现象。
目前,全国职业学校开设1300余个专业,覆盖了国民经济各领域,专业布点10余万个,每年培养1000万左右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在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一线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毕业生。
随着普职比将要调控在1:1,职业教育应该得到社会的全面认识和重视,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还会加大,企业参与办学、学校办学特点鲜明化,都将是这两年继续提高的地方。